Applications
返回应用
应用 九月, 11, 2025

模具制造行业的自动化

1. 模具制造行业自动化的核心

在金属加工自动化领域,数控机床、机器人、线切割机和数控系统是四大标志性元素。能够提供所有四类产品的企业无疑是自动化工厂的重要解释者和解决方案的供应商。

对于模具制造行业来说,自动化的核心理念围绕着高速、高精度、高效率.从用户的角度来看,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给模具产品带来高质量、低成本、高可靠性,最终帮助企业增加利润,实现价值最大化。

2、机器人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价值

机器人在模具制造领域的应用需要智能机器人化、网络化和系统化作为核心生产理念。以这一理念为中心,机器人可以覆盖模具制造的全过程——从铸造、焊接、锻造、切割到上下料、安装,再到切割加工、研磨和抛光。无论流程多么复杂,他们都能为自动化工厂提供更好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通过机器人系统、加工中心、线切割机的协同合作,依托良好的设备兼容性和高可靠性,使无人化生产模式可以实现模具制造,为自动化工厂的实施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同时,机器人的模块化结构设计、灵活的控制系统、预制应用包,使其成为模具金属制品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核心设备。

在特定的应用场景中,机器人可以广泛参与钻孔、铣削、切割、弯曲、抛光、磨削等加工环节。它们可以有效缩短焊接、安装、检查、上下料、冲压等工序的工作周期,显着提高生产效率。即使在粉尘重、湿度高、温度高的恶劣生产环境下(如铸件喷涂、浇注、上下料、修边、铣钻、去毛刺、清洗等),机器人也能稳定运行,大大提高生产过程的经济效益。

此外,一些机器人结构紧凑,运动性能优异,可以与加工中心完美结合,在狭窄的空间内灵活作。配备整体视觉系统,可实现实时监控、快速识别和校正,准确完成物料的拾取和放置,为模具的无人化加工提供高效便捷的技术支持。

3. 机器人在金属和钣金加工行业的细分应用

除了模具制造领域,机器人在金属和钣金加工行业也有广泛的应用场景,涵盖多个关键工序,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优化工作环境:

1.电弧焊:提供高效、优质的焊接机器人单元,可根据企业不同的焊接需求定制合理的解决方案。

2.机床上下料:视觉系统的集成,大大拓展了机器人在机床上下料场景中的应用空间,提高了物料输送的精度和灵活性。

3.重力铸造:实现自动化重力铸造,帮助工人摆脱高温高风险的恶劣工作环境,同时有效提高铸件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4.金属切削:机器人在金属切削领域的应用可以显着提高切削产品的稳定性,同时将工人从繁重和危险的切削作中解放出来。

5.压铸零件取件:机器人取件系统可实现高压压铸件无人化作业,一站式完成取件、检查、冷却、流道拆卸等多道工序,减少人工干预。

6.压铸喷涂:压铸机器人喷涂系统是一种高效、高灵活性的生产单元,支持一套喷嘴,完成多套模具的喷涂需求,实现无人喷涂作业。

7.表面抛光:配备力传感器,可精确控制抛光力,充分展现金属和钣金制品的优异表面性能,改善产品质感。

8.喷镀:为行业提供各种专用涂装机器人,确保喷涂的均匀性和一致性,满足不同产品的涂装需求。

9.高压清洗:高压清洗机器人具有多功能性,可以实现同一台机器人对多种类型产品的清洗,降低设备投资成本。

10.去毛刺:机器人在去毛刺过程中的应用,让工人在远离肮脏、高粉尘的工作环境的同时,保证了去毛刺的准确性和效率。

相关文章和资源

探索有关我们的创新和行业见解的更多内容

九月, 25, 2025

5G陶瓷瓶颈解决!C-400-3D 提高精度,推进智能制造

C-400-3D通过克服瓶颈重新定义了5G陶瓷加工。陶瓷的硬度/脆性对于 5G 设备至关重要,但它带来了挑战。 工业面临边缘崩裂(振动)、精度损失(磨料侵蚀)和效率低下(单头机床)。 关键技术: 1. 三通道补偿:效率比单头效率提高 3 倍,通过并行处理实现微米精度。 2. 振动抑制:高刚性床身+算法可减少振动>60%,提高良率。 3.环境控制:温度控制+双冷却保持波动±0.5°C,精度稳定。 4. 超密封保护:阻挡 99.7% 的磨料粉末,将组件寿命延长三倍,提高精度保持力。 应用于5G滤波器、基站基板、智能手机背板、航空航天传感器。
阅读文章
九月, 11, 2025

汽车行业的自动化

汽车零部件制造是汽车产业的基础,占其产值的80%,承担了大量的研发,对自主创新至关重要。我们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以提高制造商的生产力、质量和安全性。工业机器人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灵活的程序和易于作的特点,发挥着关键作用——实现自动化涂胶。泰群机器人高效处理精密任务,分段应用于点焊、电弧焊等。
阅读文章
九月, 11, 2025

航空航天工业的自动化

深圳市华领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是广东创世纪智能装备集团(国内领先的数控机床企业)旗下的高新技术企业,从事高端数控机床(单头、多头、多通道加工中心)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产品适用于3C消费电子、高端模具、医疗、军工等行业,通过高刚性设计和多轴控制,适配钛合金、复合材料等材料。 定位于数控机床行业的中游,面临国内竞争对手(如北京精雕)和国际竞争对手(如DMG MORI)。其优势在于创世纪的产业链协同和对利基需求的快速响应。但面临风险:超精密机床依赖进口核心零部件,3C需求波动可能破坏订单稳定。
阅读文章